南川方竹论坛

  • 网站客服:023-71423345
  • 合作热线:023-71429345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6019|回复: 0

亲子关系的四大“绊脚石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3-26 11:13:28 来自:方竹论坛手机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
我们接触的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着日积月累的亲子关系的冲突。

在这些家庭中,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情绪和需要时都习惯采用轻蔑、忽视、人格攻击和指责、生硬地讲道理的方式来回应。我们将这四种沟通方式称为亲子交流的“四大绊脚石”,在很多亲子关系的冲突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




20220326110643front2_0_414087_FtbAQKcxQ9cGW63_WFRYNf39xmSp.png
轻蔑是其中最具杀伤力的一个。它指的是父母或家人在面对孩子因为学业产生的负面情绪时,不但不安慰,反而采取鄙视、贬低孩子能力甚至人格攻击的方式去刺激孩子。请注意,这里所指的轻蔑,不仅指一个人通过语言所传递的贬低对方的内容,还包括说话时不屑的语气、表情和肢体动作。

一个因为学习压力或挫败而满腹委屈的孩子,在他最期待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时,如果接收到的却是来自父母不屑的回应,最直接的感受会是心痛、委屈,还有愤怒。其实,很多孩子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父母——这两个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依恋对象的认可,所以来自父母的蔑视也是最有杀伤力的。
20220326110824front2_0_414087_FiQsud4AsmPaLHz3iCyUQSAmkW30.png
曾经有一名提前直升名校博士研究生的25岁男性来访,他泪流满面地跟我说:“我活到现在,一直都在努力做一件事,那就是取悦我的妈妈,让她认可我。但我从来都没有成功过,从小不管我做得多好,她要么毫无反应,要么就会说我做得还远远不够。如果我做事情做砸了,她会露出那标志性的白眼,嘴巴里发出不屑的啧啧声。”

这位来访者读博士一年级,他在研究课题开始后出现了严重焦虑,因为每当他的课题面对挑战时,耳边便会回响起妈妈那轻蔑的言语,紧接着会体验到无法抑制的紧张和自责,无法继续科研工作,只能休学在家。
20220326110903front2_0_414087_Foo8L_9QXV9m924agdT6nYi1fAmU.png
忽视——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情绪采取视而不见的忽视态度,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,或是根本就不把孩子的情绪当回事儿。这一类大人的口头禅常是“这没什么”“不要去想它就好了”“别在意,专心学习就行”。这种看似万事皆无所谓的“伪佛系”态度,其实是许多孩子心中永远的痛。这样的回应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好像根本不值得被别人关注,极易使其产生孤独感,或是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生绝望和不信任。

孩子的情绪和需要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回应,只能压抑在心中,而情绪长期压抑,势必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。不少孩子便会在某一次学业成绩不佳,学业压力骤然升高或是与同学发生冲突时爆发,甚至患上精神障碍,无法继续学业。
20220326111021front2_0_414087_FlMEBbwhinXeq12jhO-jWz40D45S.png
攻击——相较而言,另外一些家长则喜欢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人格攻击和指责。当他们看到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时,第一反应并不是帮孩子澄清问题所在或是安慰孩子,而是将这些事情上升到对孩子人格评价、攻击和贬低的高度。他们常说类似的话“你怎么那么笨?”“猪脑子!”却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优点。父母希望这种指责孩子的方式能激励孩子成长,但这样激将的方式其实是很难奏效的。

试想如果你每天活在自我否定中,自我价值感泯灭,你还会相信自己能成功吗?
20220326111128front2_0_414087_FhA86Cf6udZAZN4Et23xrZPm5Zia.png
说教——有些家长不蔑视,不忽视,也不指责孩子,就是喜欢讲一些用处不大的大道理。比如我见过一位爸爸,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:“情绪是没用的,一个成功的人不该有情绪。”他的女儿在小学时,曾经因为同学冲突和学习压力而多次向他求助,但这位爸爸每次都不等女儿把烦恼说完就开始讲道理,而且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,之后女儿再也不愿跟他多说一句话。
20220326111239front2_0_414087_FrQDlvb_o414DB-bxr9FjXR255mQ.png
“他的道理都是空的,不仅没用,还让我更烦”,这是女儿的原话。后来,女儿上了初中,同学间的竞争日益激烈,心中苦恼又无处发泄,无人理解,便渐渐迷上了手游,沉浸其中以寻求自我麻痹。

这位爸爸在咨询室里控诉着游戏公司的滔天罪恶,却没意识到对女儿来说世间除了游戏,再也没有能让她彻底放松身心的事物了。
20220326111320front2_0_414087_Frv6a33uRbkpNPzesQDFApdeiPCZ.jpg
上述几种家长的回应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,在“依恋理论”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。

“依恋理论”认为,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悲伤、痛苦和无助是需要被自己的照料者(一般是父母)及时听到、理解和安抚的。如果这些需要被及时满足,一方面,孩子会形成对自己的积极看法,认为自己有被爱的价值,在以后面对挑战时会有更多的勇气;另一方面,孩子会形成对人际关系的积极期待,更能够在与人交往时自然地靠近对方,与别人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。

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|上传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