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川方竹论坛

  • 网站客服:023-71423345
  • 合作热线:023-71429345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5793|回复: 0

【南川故事】南川不同时代的交际礼节变化。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2-16 15:27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

各位竹友,大家好,南川故事我知道,我是有故事的小方竹。
从本周开始,每天我都会在《南川故事》板块给大家摆龙门阵,摆大家不晓得的南川神话故事。



交际


       相见  旧时,见父母及尊长通行跪拜礼,平辈行拱手礼;妇女先检衽,后屈身。约民国10年(1921)后,见父母尊长,或作揖或鞠躬;平辈通行点头礼;乡间仍沿旧俗,不脆拜亦必作揖。1949年后,见父母、尊长通行肃立注目礼,一般通行握手礼并道问“你早”、“你好”。客来家访,主人举坐、敬烟、奉茶;客辞去,主人送行,并相互握手致意“再见”。


       宴会  席位面对正门称“上席”,上席对面称“下席”,左右称“陪席”。入席互让坐,但均让长者坐上席,主人坐陪席。主人先敬酒;客人与客人敬酒谦词“借花献佛”。用菜前呼“请菜”,每上一菜即停筷稍候。主人为客人盛饭。


       喜仪  旧时嫁女,亲友必“添箱”赠服饰器物;娶妇,亲友必赠服饰器物以祝贺。50年代,城镇喜仪倡行“礼轻仁义重”,农村多沿旧习。60年代后,喜仪一般三元、五元,1980年后,农村喜仪四元、五元,城镇则非十元不能出手。


      丧仪  民国时期,丧仪一般为纸、烛、火炮,至亲谊厚送祭馔、祭幢或挽联。50年代,丧仪多为些许“火炮钱”或粮食、蔬菜。60年代,丧仪亦不过花圈、“火炮钱”。70年代,除花圈火炮而外,盛行送条嶂。1982年起,除花圈、花炮、祭樟而外,盛行以高档被面、毯子、衣料代作祭嶂吊丧。


      送节  旧时送节,一般礼尚往来,只富者对贫者来而不往。春节送酒、肉、糖果,端午送糖果、粽子,中秋送月饼、糍粑。


      50年代,送节渐废。60年代初,送节无非水果糖或干壳饼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明不送节暗送节。1978年后,城镇送节讲究名烟、名酒、绸缎、毛料,乡间送节讲究好酒、好烟、白糖、冰糖;有事求助于人,必送厚礼。重交际,尚应酬,人们叫苦不迭。


      娱乐   民国时期,富有人家相互约请喝酒、打牌、游玩取乐,一般人则从烟铺赌场和茶楼酒肆中寻麻醉,间有外来猴戏、花鼓、坝戏和西洋镜。农村盛行扭扁担,扳手劲,玩板凳龙、抱蛋、下六子冲和唱民歌、打耍锣、打财神、“摆龙门阵”。


      南川解放初,群众最喜欢扭秧歌,进而组织业余剧团,成立俱乐部,自编自演,自教自乐。1952年  后,县城有电影院,电影队、文工团和川剧团巡回城乡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十年,娱乐活动甚少。1976年后,乡镇陆续建电影院、文化站,电视机、收录机日益增多,离退休职工爱种花、养鸟、垂钓、下棋;县城有工人俱乐部、青少年宫、灯光球场。1984年起,兴起交谊舞,传唱流行歌,青少年喜欢溜冰、推台球、玩电子游戏等.

现在还有人沿用着这些礼节吗?

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方竹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